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,而好的禮儀習慣代表了孩子的修養、謙卑、對別人的尊重,它更是孩子和這個世界交互的方式,是孩子與世界建立良好關系的橋梁和渠道。孩子能不能擔重任,會不會辦事,能力如何,恐怕都跟孩子的禮儀習慣有關。但是,我們除了讓孩子會說你好、謝謝、對不起之外教過孩子儀表儀容嗎?教過孩子待人接物嗎?教過孩子言談舉止嗎?我們對孩子禮儀習慣問題的關心微乎其微。
彎腰撿東西、系鞋帶時,一定要蹲下,不能撅著屁股,臀朝天,難登大雅。
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,千萬不要狼吞虎咽,既不利于消化,又有損形象。面條要咬斷吃,不要變成“吸塵器”;喝湯用小勺,不要“噸噸噸噸噸”發出聲音。
坐椅子雙膝并攏,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;不要雙腿張開、或翹起二郎腿,那不是酷斃了而是丑哭了。
到別人家做客,未經主人允許,不隨意亂翻東西。
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,要發出真誠的贊美,表示好吃,以示尊重。
用餐完畢,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;即使對方不讓幫忙,也要有這個舉動,表示感謝。
接打電話,第一句要說“你好”,話說完畢,讓對方先掛電話;如果對方讓你先掛,說過“再見”后,停頓3秒再掛。
別人為你添茶、倒水或提供服務時,一定要表示感謝。
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,未經允許,不要往下翻動。
公共場合,少吃大棒骨、各種脖子、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。尤其是女孩子,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,實在不忍直視。
對人友善,時刻保持微笑。這是世界的通行證,不分國界,不需翻譯,永不過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