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一個人的禮儀是修養
禮儀就在每個人的身邊,我們能夠看到的禮儀是優雅的舉止、得體的言行、讓人舒服的言行,而這些是個人道德品質、文化素養、教育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。內強素質外塑形象,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用禮儀約束自己,就會顯得我們很有修養、有內涵。教養體現細節,細節展示形象。
古人有這樣的話: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,一個公司的規范是公司所有員工綜合素養的體現,一個社會的文明是公民組織的集中表現。中國古代就是“禮治”的社會,“禮”是國家政治與個人生活的規范。自古就有“五禮”之說,體現了政治生活與個人生活中的道德規范。傳統社會的“禮”也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,使“禮”與“法”并重成為治國之道、施政標準。
“禮”的行為展現便是“儀(式)”,儀式作為禮的外在表現形式,在不斷的演化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價值,成為國家的重要制度和活動。制度化的“儀式”來源于國家對“禮”的規范和引導,也發展成了禮儀制度,體現了文明大國的風范。“興正禮樂,度制于是政”,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起,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禮儀典范的作用,將禮儀規范上升為國家的禮儀制度,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。建立和規范禮儀制度,已經成為企業、社會傳播主流價值,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主要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