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“人無禮則不生,事無禮則不成,國無禮則不守”,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中華民族形成了高尚的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,被世人稱為“文明古國,禮儀之邦”?!岸Y”在生活中無時不在,無處不在,出行有禮,坐臥有禮,宴飲有禮,婚喪有禮,壽誕有禮,祭祀有禮,禮儀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今天我們就從禮儀的視角去生活,發現其中不一樣的價值。
▌內外兼修,是一個人的最好的修煉
禮儀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生活中總有一些人,不論說話還是做事,總讓人感覺特別舒服;同樣,也總有一些人,最能很快讓人記住,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。有的人說這些人的這些人有氣質,有的人說這些人懂禮貌,更有的人說這些人有內涵,從頭到腳散發著迷人的光芒。但是我想說的這就是禮儀獨特魅力,是內外兼修的結果。
所謂“內外兼修”即是指重視外在表現合乎禮儀的同時重視內在道德修養的提升,最終達到“表里如一”完成自身修養的全面提升。傳統六藝“禮樂射御書數”,作為我國古代學生必須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,把“禮”字放在第一位,看重的是禮儀在個人修養提升方面的價值,認為學習禮儀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,把禮樂修養當作成就個人君子風范的良師益友,可以很好地修身,可以培養內心的靜氣與良好的心性。
一個人打扮得再好,胸無點墨,也只能說是:“徒有其表,華而不實”。我們常說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現.良好的氣質是美好內心的的不自覺外露。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人氣質好,不是美麗容顏和華麗的衣服裝飾裝點的結果,一定是修煉的經過,而修煉的關鍵是提升自己的內在涵養、道德修養和心性修煉。
“文質彬彬,而后君子”,一個人只有內涵再豐富、修養再高,不注重儀容儀表也是不夠的,因為別人判斷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是先從外表出發的,儀容儀表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在表現,屬于個人修養的外化呈現。王新老師常說“一個人的形象是你最好的名片”,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,這是一張沒有文字卻形象生動的個人名片。步入職場,得體大方儀容儀表是一個人打開職業大門的鑰匙;在職場中拜訪客戶、商務活動最終,不同的場合合適的儀容,是你贏得別人青睞的第一步。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為成功而著裝,因為你的水平再高,別人一下子看不到,而符合自己身份和定位的良好形象,可以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。
▌禮儀是人生幸福的秘訣
“仁者愛人,有禮者敬人。愛人者,人恒愛之,敬人者,人恒敬之?!倍Y儀作為人際交往的規范,還是與人相處、關系和諧的潤滑劑。我們知道禮儀是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,通過禮儀的方式,讓人感覺到你發自內心的尊重,是我們贏得別人尊重的前提。不同場景下,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也在處理著不同的人際關系:在家中,有親子關系,夫妻關系,社區關系,鄰里關系;走出去,工作有同事關系、上下級關系、客戶關系,公共場合有陌生人關系等。
馬克思說人是處于社會關系當中的,人是社會關系的綜合。每個人每天只做兩件事,第一件事服務別人,第二件事我們被別人服務。
社會交往活動中每個人都要提供服務賺錢,同時也在接受別人的服務。衣服需要專人熨燙,去餐廳需要餐廳服務人員的服務,生活方方面面需要接受別人的服務,服務的好我們是要為服務付費,這也就是在服務和被服務,這也體現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不斷展開。
我們每個人的人際關系都在不斷展開也在不斷變化,所以人際關系每時每刻都要不斷提高。衡量一個人的禮儀好不好,一個人的禮儀素養高不高有兩個標準,第一個標準叫和諧,第二個標準叫美感。
禮儀是提升人際關系的媒介,其中禮是道理,尊重是核心;儀是外在的表達,合適的表達方式關鍵。學習禮儀,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好與每個人相處的“度”,學會與人相處的中庸之道,讓你的人際關系變得和諧。同樣禮儀對我們每個人也提出了要求,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注重個人修養、彼此尊重、禮尚往來,就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美感。
充滿“和諧和美感”的人際關系,不僅可以為我們贏得更多的機會、更多的尊重;還可以讓我們周邊的人際相處更加心應手,這也是我們很多人所追求的真正幸福。我們一起出發,讓禮儀融化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,溫暖彼此的內心,鼓舞我們去追尋真正文明的力量。2020,讓禮儀更有力量。
本文由修齊禮儀原創,作者:修齊禮儀王新院長。
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和作者,修齊禮儀知識產權體系由上海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務支持!